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这一中心。为充分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常规细则包括:制定计划、备课与教案、课堂要求、作业批改、指导实训、学业考核与评价、校本教研。
一、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等。
1.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教务处和各专业部每学期初要根据学校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历表,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谋划,对各专业、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检查措施,对各项主要教学工作做出具体安排,为教研组和任课教师制定具体教学工作计划提供依据。
2.教研组工作计划
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依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对该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经全组教师讨论通过后,于开学后一周内经专业部审定,交教务处存档。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3.教师个人教学计划
教师个人教学计划由同头任课教师协商制定,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本学期学科教学计划(或教学进度)。各任课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充分理解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总体精神,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本学期总的教学任务,明确教材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对口高考班、联办班级可按照联考或联合办学统一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外,其他各学科应遵循教育部颁布的各专业教学标准、学科教学大纲和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充分考虑高职单招考试、考证需求、技能大赛等要求,制定好教学计划;选修课按照学校规定的课时数,结合学生兴趣、需求和接受能力科学地确定教学计划。
二、备课与教案
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坚决禁止不备课进课堂的现象出现。
(一)备课
1.教师备课应遵循教育部颁布的各专业教学标准、学科教学大纲、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习惯、方法以及接受能力,比较客观地估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可能性,确定教学的起点、容量和方法。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同年级同学科任教人数两人以上),精心编写规范化、高标准教、学、做(练)一体化教案。每节课教案应做到:教学环节完整,设计条理简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问题设计、学生活动环节有显著体现;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巩固训练等关键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新颖多样,注重信息化的使用;重视课后反思,做到“每课必思”。
(二)教案
1.总体要求
体现有效、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个核心--- 让学生动起来,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个基本点----教师的发动和引导,学生的合作和参与,及时的评价和检测;四个基本环节---课前通过加强预习任务的布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上对预习任务的检查或展示,重难点突破和针对性训练,课后跟进的巩固训练。
2.撰写教案
教案要分课时撰写,体现“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四个基本环节”的要求。可用电脑打印教案,但必须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档并存。教案不能过于简单,须有必要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不允许使用旧教案;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撰写教案时,须制作配套课件,但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实训课、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课都要有教案。
鼓励教研组集体备课,合作完成标准化教案;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特点,撰写个性化教案。
3.教案检查
教务处联合专业部进行教案检查。教案检查采取定期(开学、期中、期末)检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每学期教案检查不少于3次。一查教案的数量(寒假一周,暑假两周),教案的数量要与授课时数一致;二查教案的质量,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以及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是否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是否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三查课件,课件制作须充分考虑学生信息接受能力,课件使用率不低于全部课时的70%。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在教案中要有课件运用的说明。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适当处理和加工后再行使用。
三、课堂要求
上课是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维护课表的权威性。未经教务处和专业部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教师必须提前5分钟候课,上课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中途离开教室,不拖堂。
2.教师在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掌握学生出勤情况,发现非正常缺勤学生应及时告知班主任,配合完成《教室日志》。
3.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应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体现分层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4.坚持探究式教学,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学实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实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获得成功感。
5.课堂设计要精当,有利于增强学生听课效果。通过有效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握好教学节奏,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6.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板书要清楚,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出讲课重点。教师要举止文明,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衣着得体。
7.教师要严格课堂秩序管理,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对迟到、早退、玩手机、睡觉、随便说话等违纪现象及时予以制止、纠正和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应在课后处理,情节、性质严重的交专业部处理。
8.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
9.学生社团和选修课要纳入课堂教学体系,其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相对稳定,形成特色;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特点;任课教师自行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
10.加强对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和反馈。教务处和专业部负责教学常规检查,每学期都须制定听课计划与课堂教学检查方案,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检查形式有:学校领导随堂听课检查;教务处、专业部实行日检查制度,全面细致的了解教学情况,并认真填写《教学检查日志》;专业部每周查阅核实各班《教室日志》,掌握教师授课和学生出勤情况;教研组集中听课;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
11.临时调课规定。学校对临时调课严格控制,临时调课一般由专业部解决;首先由教师本人联系确定代课教师,落实代课安排,并填写请假申请报请相关负责人批准;未经批准私自调课的按旷课处理。
四、作业批改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
1.布置作业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锻炼技能;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难易适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复习的指导和知识的拓展延伸。
2.要适度控制课外作业的总量,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书面作业与实操作业相结合,合作性作业与个体性作业相结合。坚决杜绝惩罚性作业、随意性作业、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3.教师必须及时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要保持一定比例的面批,日期要明确。教师批改作业要注意示范性,教师书写要工整,符号要规范,批语要具体,富于激励和指导作用。
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按时、规范、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
5.鼓励在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可适当布置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作业。
6.教务处协同专业部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
五、指导实训
教学实训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基本要求是:
1.按照课程标准规定开足实训课,不能随意删减。
2.教师要做好实训的演示和辅导工作。
3.指导教师应组织好实训课程,确保完成实训目标,
4.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训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完成实训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外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水平。
5.学校认真组织学生实训能力考核,考核结果计入学生的学业成绩。
6.学校定期对实训教学进行检查,如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实训教学任务,将追究有关教师的责任。
六、学业考核与评价
1.加强考试管理。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由教务处、专业部统一组织;各学科平时考核,可由专业部或教研组长负责,鼓励随堂组织小考。
2.任课教师按时完成试卷命题、阅卷、成绩分析、讲评等工作。鼓励无纸化考试模式。
3.鼓励教考分离。根据学生培养需求,可采用参加联考、请兄弟学校命题、跨年级交互命题、题库命题等方式完成试卷命题;考试组织环节周密安排,加大巡视力度;阅卷环节考虑校外阅卷、密封阅卷、年级交替阅卷等方式。
4.考查课评价。任课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制定本学科考查测试方案,对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测试,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5.考试成绩充分利用。每次重大考试后,教务处、专业部、任课教师要进行成绩核算和比较分析。每次考试后任课教师要结合考试情况,对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6.对不及格的学生进行补偿教学后,要给予再次测评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登记成绩。
七、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学法、教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为根本。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教研活动或拒绝接受教研任务(如拒绝撰写、上交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拒绝上公开课,拒绝接受教研组安排的竞赛活动等),教务处要精心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教学、教研竞赛评比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
2.建立常态化主题公开课、示范观摩课制度。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上好公开课,名师和骨干教师要上好示范课或观摩课。定期开展校内说课评课活动。
3.教研组活动每两周一次,每次活动必须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每学期组织2-3个研究主题,确保每次活动有明确的内容,解决教学工作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4.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每位教师都应按学校规定课时数足量听课。新入职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其他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学校行政人员每周听(任)课不少于4节。
听课记录要有准确的听课时间、班级、节次和被听课人;有简要的教学内容摘记;有独到的个人感悟和优缺点分析;能够提出有质量的教学改进建议。被听课教师要主动向听课教师征询意见,教研组要结合集体听课组织专题教研。学期末上交听课记录。
5.积极推动教育教学科研的实践。分专业、分学科探索高效教学的模式;积极推动各教研组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投入为老师们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创造条件;鼓励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学科组和教师个人先试先行,为全校教师提供教改示范和信心。
6.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参与课题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形成个人教学特色。教师应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完成教科研论文。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展示学术成果。
7.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所有教师都应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提升专业素质;学校要为教师推荐专业必读书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大力倡导撰写读书笔记、教学随笔。
8.建立学校领导联系教研组制度。学校领导不定期参加各组的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提出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