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认知》课程标准

    2022-12-12
    浏览量:

            课程代码:73020102学时:80

    适用专业(群):7302金融

    专业名称及代码:730201金融事务

    第一部分  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保险认知》是金融事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学习和任务强化的方式,使学生切实掌握保险业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所学保险业务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保险业务销售、经营与管理工作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保险认知》前导课程为《金融认知》,本课程为后续《个人投资理财》、《金融营销实务》等课程做好准备。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训都按保险行业标准业务操作流程为载体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模块都以当前保险行业的现实产品和业务要求为基准,按照各类的保险产品和保险的业务操作流程顺序,逐项学习风险、风险管理、保险产品、保险合同、保险从业要求、保险行业监管要求等内容。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以及真实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胜任保险公司一线保险业务员和保险服务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依据

            1.设计思路

            本课程密切联系保险行业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以保险行业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为基础,融入保险学基础知识,将保险行业任务构成的工作领域通过课程设计转化为学习领域,将学习情境内容与保险业务流程充分结合。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职业性。教学、训练以多媒体教室为主要上课场所,聘请保险行业从业人员作为企业兼职教师进行线下指导,通过学院和企业双环境的交替学习,通过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驱动学习和职业素养熏陶,教、学、做三者结合,强调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教学过程的卖践性。

            2.设计依据

            以《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 号)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为指导,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依据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金融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保险认知》课程标准。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风险、风险管理、保险产品、保险原则、保险合同、保险业务、保险行业从业准备、保险经营、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保险行业监管等基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识别风险、能够针对所发现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利用保险基本原则进行案例分析,能够为客户进行保险合同条款的解释,能够进行保险业务的基本操作、具备保险市场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学习保险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及执业规范等相关从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写作能力、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及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

            二、分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和用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意识。

            (二)知识目标

            1.知道风险的概念,理解风险的构成要素,理解风险的特征和种类;知道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的流程及方法,理解风险管理的目标;理解可保风险和可保风险的条件,知道风险管理与保险的关系。能识别和判断风险,能作出风险管理措施及方法;能识别可保风险。

            2.熟悉保险的概念与特征,了解保险的职能,识记保险的要素和保险种类;识记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概念与特征,熟悉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保险责任与除外责任的范围;了解再保险。

            3.了解保险合同的概念,了解保险合同各主体的特征和权利义务;理解保险合同各项基本原则的概念,保险合同的变更、中止与终止;掌握保险合同的特点,保险合同的要素。

            4.了解保险中介的概念和意义,熟悉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的概念,了解保险公司;了解保险经营的概念,熟悉保险展业的环节,能区分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的业务范围,掌握保险防灾防损的一般程序,掌握保险理赔的程序。

            5.了解保险法律法规包含的内容,理解保险法律法规的原则;认识保险监管及相关原则,了解我国保险监管的机构设置,明确我国保险监管的类型和内容。明白保险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国家对保险行业监管的必要性。

            (三)能力目标

            1.树立金融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经济金融现象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2.学习分析经济金融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手段获取信息、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4.学习专业知识、拓展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能力。

    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与内容标准

            一、课程结构及学时安排




            二、课程内容标准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师资要求

            1.校内专职教师要求具有金融专业相关背景,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掌握保险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2.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3.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5.不低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关于师资的要求。

            二、教学要求

            三、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过程中,本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灵活多样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1.案例教学法

            主要用来进行保险基本原则和保险合同方面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大量的现实案例进行课堂讨论和讲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探究法

            主要用于学生分析当前的保险热点问题。即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保险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主要用于保险业务内容的教学。即可在校内实训室,运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对保险流程进行模拟实训,对学生进行保险承保、核保、理赔等保险业务操作训练,使学生对实际保险业务运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加强学生保险理念方面,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互联网技术,通过播放有关视频、微课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基本教学资源

            学校应配备多媒体教室及校内互联网,满足日常金融事务专业师生日常教学使用,利用PPT、投影仪、教学视频、多媒体软件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库,努力实现校内、跨学校间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学校要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金融专业综合实训室, 配备数量合理、配置适当的设备,提供实训教学软件,丰富实训内容,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校外实训基地应根据金融事务专业学生岗位实习要求,依托金融行业相关机构建立满足专业认知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网络教学资源

            学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网络资源,搭建共享、互联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如数字图书馆、电子数据、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教学平台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依据本地区和学校的特点,选择经教育部审定、适用学生所学专业的规划教材,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鲜明的金融事务专业课校本教材。一般要求使用中职中专类教材,同时要求使用近三年内出版的教材。

            五、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及方式

            1.评价原则

            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体性原则。对学生学习的各方面、各环节做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

            发展性原则。立足学生成长和进步,动态地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评价方式

            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技能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财经专业部

    执笔人(签字):李  菁

    审核人(签字):赵建素

    教学工作委员会意见(签字):董浩洁

    2022年 6月 30日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