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财经商贸学校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
《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配送作业实务》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论高度,为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另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1、坚持主体性,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坚持主体性,首先体现在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是,课程要从学习内容安排上,在低起点的学生和高素质的培养目标之间搭建递进式阶梯。坚持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坚持主体性,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上,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身心素质等方面的个性差异,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坚持全面性,培养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课程设计到教学实施的诸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提升爱国敬业的精神境界。
3、坚持综合化,力求实现“所学即所用”
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物流管理岗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以物流管理岗位任务为基础选定学习项目、组织学习内容,以具体的管理岗位为单元模块,把物流与物流管理进行整合,实现整体观念性地呈现。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知识拓展的形式,注重国际物流管理和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二)课程目标
(1)课程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如下知识:
1、配送及配送中心的基本理论知识;
2、配送作业的基本流程;
3、各类型配送中心配送作业的区别;
4、成本与绩效优化的基本知识。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如下能力:
1、爱岗、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能力
2、能正确运用物流行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组织施工;
3、能正确填写一般物流配送过程涉及到的相关资料;
4、能合理安排、协调物流配送的进行;
5、能正确运用物流配送中的各种知识能力进行实际操作。
6、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7、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8、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施工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模块
模块 | 课程内容 | 教学方式 | 教学目的 |
配送中心认知 | 配送认知、配送中心认知 | 讲授、实践 | 让学生对配送中心和配送作业有一个概括了解和初步认知,为下一部具体配送作业的掌握做好准备。 |
订单处理作业 | 接受订单、订单分析 | 讲授、实践 | 让学生掌握订单接收、订单分析、订单分割方法;具备处理大量复杂订单能力。 |
拣货与补货作业 | 制作拣货单、拣货方法、补货 | 讲授、实践 | 让学生掌握拣货及补货的基本作业流程和作业方法;具备进行拣货、补货作业实施能力。 |
包装与加工作业 | 货物装箱封箱、包装技术、货物堆码固定 | 讲授、实践 |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包装技法和包装设备的使用;具备根据不同货物特点选择包装技法并进行包装作业的能力。 |
配货与送货作业 | 线路优化、货物配载、送货作业 | 讲授、实践 | 让学生掌握运输优化工具和软件使用方法、货物配载优化方法、送货作业流程;具备制定配送计划、配装作业计划的能力。 |
退货作业 | 退货作业 | 讲授、实践 |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退货作业处理方法和备品回收方法;具备退货处理能力。 |
配送作业绩效评价、职业道德评价 | 配送成本分析、配送绩效分析 | 讲授、实践 | 让学生掌握配送成本和绩效分析的方法;具备根据成本绩效分析结果对配送业务流程提出改进的能力;具备行业优秀职业道德品质。 |
(二)学时安排
72学时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七个模块,三个层面:
(一)基础模块
第一层面:即“第一模块:配送中心认知”,目的是让学习者对配送中心和配送作业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和初步的认知,为下一部具体配送作业的掌握做好准备。
(二)职业模块
第二层面:即“第二模块”至“第六模块”:按照配送中心的具体工作任务来进行划分,分别是“订单处理作业”、“拣货与补货作业”、“包装与加工作业”、“配货与送货作业”、“退货作业”五个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内容;各模块之间具有作业的前后顺序关系,形成相互之间的联系。
(三)拓展模块
第三层面:即“第七模块:配送作业绩效评价与职业道德评价”,目的是在学习者完成各项配送作业之后能够对工作的效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对配送作业的回顾与反思,达到不断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减低配送成本的目的。
五、学业质量
(一)学业质量内涵
课程应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在实现管理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技能的应用。
(二)学业质量水平
着力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也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要求
1、教师应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具备配送作业实战经验;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2、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3、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4、教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实现知行合一。
5、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讲求团队协作、善于有效沟通、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职业精神和为客户服务的职业理念。
(二)学业水平评价
学生的考核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考核与评价,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课上考核与课余考核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同一性评价与特质性评价相结合,以人为本,遵循评价的完整性、连续性、互动性与科学性的原则,过程评价作为考核的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考核的具体方案如下:
理论考核: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40%,在学期末进行;考题分客观题、主观题和计算题三种。实践考核:分为案例分析,配送实际作业操作,职业技能竞赛三种形式,占课程总成绩的60%(三项分别占10%、40%、10%)。考核随堂进行。
(三)教材使用要求
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要求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内容设计体现工学结合的导向要求,方便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一般要求使用中职中专类教材,同时要求使用近三年内出版的教材。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利用配送实训场所创设工作情景,开发操作训练模块,使学生较快适应配送作业环境。
2、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积极自主地完成配送作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学生提高配送岗位工作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五)课程实施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即安排实训将课上内容及时消化,并掌握相应技能。除了将知识讲解清楚外,还配有校外观摩实训、软件实训、物流实验室实战模拟及校外顶岗实习。
在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先进带动后进”。采用“轮岗制”保证每个学生能够掌握较全面的技能。